发布日期:2019-09-17来源:广西老哥俱乐部俪全饮料有限公司作者:广西老哥俱乐部俪全饮料有限公司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
暑热的天气耗伤了人体的津液,止于处暑,现在一丝丝凉燥悄然而至,正是秋冬养阴,润肺养津的好时机。
正是人体滋补的好季节,但是很多人都会犯愁,长夏后津液耗散,肺脾偏弱的人会有口干、皮肤干燥的表现,都说秋天要滋补,连续几天煲了不少甜润糖水和滋补靓汤,本想好好补水滋润滋润,但是吃了之后却出现胃胀、反酸、大便溏烂、拉肚子等不适,总觉得脾胃难以消化。
难道是煮得汤水不适合?还是说秋天其实不适合滋润补水?
其实都不是,没有掌握正确的滋润补水方法,补进去都“水”都会变成湿气了。
喝水就等于补水吗?
一个成年人的正常含水量约为体重的65%,若我们处于干燥环境或者长时间处于缺水状态,通过喝水是可以补充我们正常的体液。
但是,补水跟补津液不同。
我们所指的补水,不仅仅是人体的水分多少,还有涉及我们人体水分的代谢循环,水的量给够了,但是水液不能运输到全身,又或者代谢出现了异常,那也是会造成缺水的。所以,只是喝水并不能完全达到补水的作用。
而津液包含的范围还大一些,包括各脏腑组织的正常体液和正常分泌物,胃液、肠液、唾液、关节液等,还有代谢的产物尿、汗、泪都是津液的范畴。
故曰:汗与小便,皆可谓津液,其实皆水也。
——《读医随笔·气血精神论》
在《罗氏会约医镜》也有阐述:“人禀阴阳二气以生,有清有浊。阳之清者为元气,阳之浊者为火;阴之清者为津液,阴之浊者即为痰。”
补进身体的水液,要是阴之清者,方为津液,若是浊水,补到不该去的地方,就会变成痰浊。
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滋补?
为何入秋了,滋润补水容易惹痰湿?
目前处于处暑节气,虽然暑气渐消,天气转凉,夏秋之际,秋燥渐浓,还有部分暑热,加上现在日夜温差大,沿海地区台风多雨多湿,如不及时添衣、或者贪凉、饮食不节,平素脾胃欠佳的人容易出现燥气与湿气并存的的情况,如大便可以时干时烂,若此时不懂得合理地滋补则容易导致脾胃运载不了,吃进去的水谷精微则变成了痰湿停留在人体了。
所以入秋时候,并不是人人都适合滋补,要根据自己的脾胃情况判断,可以适当清补、缓补,否则容易惹痰湿。
滋润补水的食材,多属性味甘甜,容易碍胃生湿。那么如何才知道自己脾胃、痰湿情况如何?不妨一起来自我判断一下,看看自己是否适合滋补?
1.看舌头舌苔
(1)舌体淡白胖大齿痕
常常提示气虚不足,体内有痰湿,这种情况呢,是可以适当进补的,但是必须以健脾**为原则的清补为主;
(2)舌苔腐腻
若苔色偏黄,则提示平素胃肠有热,多见于痰浊化热证、食积等情况。
若苔色偏白,刮之不脱,上面罩一层不同腻状黏液,则提示脾失健运,湿浊内盛,多见于痰饮、湿浊内停等证。若出现上述情况,可能你的滋补进度要缓一下啦,否认容易加重原有情况。
2.看口干饮水情况
(1) 口干不欲饮,或者饮水后容易出现胃部不舒服,如胃胀、打嗝、反酸水的时候,这往往提示你脾胃中有水饮停留,此时就要适当减少进食滋润补水的食物,要加用一些健脾祛湿的方法。
(2)口干欲饮,但是饮水后不解渴,而且大量饮水或者进食滋阴生津的食物也不能缓解,这时候提示有可能是脾肾阳气不足,水液不能蒸腾到上焦导致,就不仅仅是津液不足的问题了。
银耳润肺,能滋阴不生痰湿
若想要滋补不生湿,银耳就刚刚好,它润肺生津,入肺、胃、肾经,雪燕则可以滋补养颜,两者容易消化不碍脾胃,不易产生痰湿,适合熬夜加班,皮肤干燥不好的人群,可以不加糖或者少加糖,甜食易滋腻,这样防止产生痰湿的效果更好。
经常熬夜的人容易出现阴分受损,一般补品会上火,唯生长环境洁净的银耳滋润不生湿。(每天食用5-10g,适量为宜)
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言: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......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,无外其志,使肺气清,此秋气之应,养收之道也。”
秋天了,要把夏天发散的阳气、能量、心神都收回来。夏天为什么大多人都没什么胃口,因为夏天人体阳气都发散在体表,出汗,在里的胃肠就显得寒,相对虚冷,胃肠功能就会下降,没胃口。
到了秋天,人体的阳气开始回缩,收敛,胃肠开始慢慢变得温热,可以滋补贴秋膘了,所以这时候收敛保护阳气十分重要。
逆秋气,则太阴不收,肺气焦满。
——《黄帝内经·四气调神大论》
到了秋天,不收敛的话,体内的津液就不够了,就会出现皮肤滋润度不够、毛发脱落等一系列焦的表现。
焦满,焦就是指干燥,就是头发脆,不滋润。
同时,我们可以加强呼吸锻炼,配合静坐,增强肺气宣发肃降以养肺。